发布日期:2024-06-09 20:59 点击次数:83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此前发表的一项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55万人发生猝死,且大部分都来自于心源性猝死,也就是心脏骤停导致的突然死亡,更直白来说,平均每一分钟,就会有一个人因猝死而去世。
因此,随着如今猝死的人数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在主动了解猝死,甚至亲眼看到周边猝死实例发生之后,开始更加注重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其中,散步成为了绝大多数群体首选的一种“运动类型”,想以此来避免这种突发性死亡的发生风险。那散步真的可以降低猝死风险吗?而在散步的过程中,又有哪些方面是我们应该着重注意的呢?
一、猝死人数为何越来越多?听听医生怎么说
所谓的猝死,简单来说就是外表看似很健康的群体,在毫无征兆或自身并没有意识到前兆的情况下,发生了突然的死亡。
而对于猝死,我们整体可以将其分为2种情况,即【由心室颤动或心肌梗死等心脏病的急性症状,在发作后的1小时之内,导致患者死亡】的心源性猝死,和中枢神经系统、呼吸道等系统引起的非心源性猝死。
对此我们要明白一点,之前说过猝死的对象是“看似健康的群体”,也就是说猝死是建立在“患者本身就患有并不会导致“可以预料到死亡”的疾病”的前提之上,却引发了预料不到的死亡结果。
所以,如今猝死的人数越来越多,首先是因为像心血管慢性病等疾病的患者数量越来越多,为身体健康埋下了一个隐患。其次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了猝死的发生可能。
比方说熬夜。熬夜之所以会导致猝死,是因为熬夜这个过程本身就会加重心脏负荷,从而使心脏的供血受损,长期以往是很容易造成供血障碍,从而极易诱发心肌梗死,导致猝死。
所以,熬夜猝死的群体一定是经历了持续性的长期熬夜,才引发的后果。
此外,缺乏锻炼也是会加大猝死风险的,因为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心肌、血管等功能受损,从而为这种不确定的死亡埋下隐患。
因此,为了预防这种突发性死亡的发生,很多人开始注重“早睡早起、散步锻炼”,那说到底,散步真的可以降低猝死的概率吗?
二、国外大型研究显示:每天坚持走路,或能降低死亡风险
据《Circulation》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来自北卡罗来那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团队,曾进行过一项关于“走路与死亡风险”关系的实验。
他们选取了超1.6万名平均年龄为72岁的女性作为受试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该群体的吸烟、饮酒、心血管病史和激素治疗史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统计,并要求其连续7天,在除睡觉之外的所有时间都必须佩戴加速度计,以此来收集她们每天走路的总计步数。
在这个为期一周的干预实验结束之后,该团队按照步数将所有受试者分为了“每天走路时间最少10分钟,且每分钟的走路速度最少40步”的连续长时间走路组,与短暂走路组。
随后开启了耗时6年的随机访问,并对所有受试者在此期间的患病情况和死亡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最终发现:
• 相比于连续“不走路”也就是长时间步数为0的受试者来说,连续长时间走路步数为1-2000步的人,死亡风险下降了9%;而超过2000步的人,死亡风险则降低了31%。
• 相比于走路步数在3200步以下的人来说,步数达到3200-4260步的群体,死亡风险下降了37%;每天走4260-5440步的人,死亡风险降低了40%;而步数达到5440-9100步的人,死亡风险下降指数达到了46%。
除此之外,他们还发现,即便每天行走的步数没有达到3200步,但只要每多走1000步,死亡风险也会下降大约28%。
因此鉴于这个分析结果来看,该研究团队表示,不论是长时间的连续走路还是短时间的阶段走路,只要是走路,就会给人体带来“降低死亡风险”的有益机制。
而这个实验结论其实并非个例,因为据《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有研究团队也曾进行过类似实验,并且其结果证实:
相比于每天走4000步来说,如果走8000步,死亡风险会降低51%;而提高到12000步的话,死亡风险则会下降65%。
因此,结合这两个结果而言,尽管研究受试者均为老年群体,但同样能够证明这种有益机制的存在。也就是说每天只要是进行走路,或多或少都会从各方面降低死亡风险,而这其中就包括猝死风险。
这是因为人体在进行散步或快走的时候,人体的心肺功能、全身的血液循环以及新陈代谢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从而有助于保证机体内各组织和细胞的运行活力。
并能对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起到一定预防和缓解病情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增强机体的平衡感与协调性,从而可以从多维度出发,降低包括猝死在内的各种死亡风险。
因此,我们建议大家每天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尽可能地进行“多走路多散步”,起码每周保持在150分钟,通过这种简单高效的方式,为身体获取一定好处。
但对此我们要明白一点,在散步中一定要注意避免以下几个行为,否则更容易让身体“受伤”,起到相反效果。
三、需注意:散步时的这3个行为伤身体,是时候改改了
1.弯腰驼背
散步作为一种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也是有利于肺部去吸收更多的氧气,并提高肺部功能的。
但如果在散步的过程中,不注意走路姿势,处在一个“弯腰驼背”的状态下进行运动,首先是会面临呼吸不畅的问题,并极易导致肺部的容积慢慢缩小,从而加速人体出现呼吸困难,并加重脑部缺氧。
而这个环节是很容易使机体内主导运动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异常的,长期以往还会使肺部和颈椎受到伤害,并加重脑部缺氧症状。
要知道,缺氧所导致的猝死风险高达45%,因此,在散步时一定要及时调整姿势,尽量保持挺胸抬头,从而才能获得散步带来的积极作用。
2.剧烈快走
虽然我们之前说过,每天走路步数越多,人体面临的死亡风险就会越低,但这并不意味着每天要进行长时间且快速度的剧烈快走。
因为在散步的过程中,全身的血液循环确实会得到一定的加强,但与此同时,血液的侧重分布也会主要集中于肌肉组织较多的下肢部位,从而导致大脑的供血量会下降。如果长时间剧烈快走,是会加重脑供血不足的。
并且这种运动状态会使人体产生大量的汗液,加速水分流失,从而使血容量降低,血液粘稠度升高,并不利于心脏回血。
长时间下来,会加重机体面临心肌缺血或大脑缺血的风险,并存在导致猝死的可能性。
3.不热身
散步究其性质来说属于有氧运动,如果在散步前不进行热身的话,对于一些心脏功能不全或是年龄较大的群体而言,“立刻散步”会让心脏在短时间内受到一个较大的刺激,从而加重心脏负荷。
如此一来是存在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心肌缺血、心脏骤停等急性症状发生的。
因此,建议各位在散步前尽量进行一些拉伸的热身运动,缓慢提高心率,减少心脏在散步过程中所受的刺激。